中国足协针对中乙联赛第15轮赣州瑞狮与对手比赛中出现的点球争议判罚展开评议,最终以“无机位支持”为由驳回赣州瑞狮的申诉,这一结果引发俱乐部及球迷的强烈不满,再次将职业联赛裁判执法水平和VAR技术覆盖问题推向风口浪尖。
争议事件回顾
8月12日,中乙联赛赣州瑞狮主场迎战劲旅,比赛第78分钟,主裁判在对方球员禁区内倒地后判罚点球,这一决定直接导致赣州瑞狮1-2遭逆转,赛后慢镜头回放显示,防守球员疑似未与进攻方发生实质性接触,但受限于中乙联赛未配备VAR系统及部分场次机位不足,裁判组无法通过视频复核改判。
赣州瑞狮俱乐部次日向足协提交申诉材料,强调两点核心诉求:一是当值主裁未与边裁充分沟通,仅凭主观判断做出关键判罚;二是联赛缺乏基础视频回放技术支撑,导致“误判难纠”,俱乐部总经理李明在声明中称:“低级失误毁掉球员努力,足协应正视低级别联赛技术保障短板。”
足协评议结果引发质疑
足协裁判委员会8月18日公布评议结论,承认“判罚存在争议”,但因比赛画面未捕捉到清晰角度,无法认定误判,故维持原结果,这一回应被舆论批评为“回避核心问题”,资深裁判专家王磊指出:“中乙多场比赛仅设单机位直播,关键镜头缺失已成常态,足协若只强调‘证据不足’,而不推动技术升级,争议只会愈演愈烈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本赛季中乙已累计6起申诉涉及视频证据不足,其中4起与点球判罚相关,对比中超完备的VAR体系,中乙、中甲等低级别联赛的技术投入差距显著,足球评论员徐阳直言:“职业联赛需统一标准,否则公平性无从谈起。”
俱乐部与球迷的愤怒
赣州瑞狮球迷协会在社交平台发起“要公平,要机位”话题,呼吁足协为所有职业联赛配备基础视频回放设备,部分球迷甚至众筹资金,提议为主场增设摄像位,俱乐部方面则表示,将联合其他中乙球队向足协提交技术升级联名提案。
“这不是第一次因误判丢分,”赣州瑞狮主帅陈洋在赛后发布会上情绪激动,“我们理解裁判的难度,但联赛管理者必须提供必要的执法工具。”据内部人士透露,部分中乙俱乐部因预算有限,连基础转播团队都难以维持,更遑论多机位摄制。
行业反思:低级别联赛如何破局?
此次事件暴露出中国职业足球金字塔底层的系统性困境,中乙联赛商业价值有限,转播收入难以覆盖技术成本;足协对低级别联赛的规范性要求长期滞后。
对比日本J3联赛或英格兰全国联赛(第五级别),即便在低级别赛场,至少配备双机位和简易回放系统已成为常态,中国足协2021年曾提出“三年内实现中甲VAR全覆盖”,但中乙始终未被纳入计划,体育产业学者张伟认为:“足协需明确技术准入标准,或通过中央转播协议分摊成本,若总以‘条件不足’为由妥协,联赛公信力将持续受损。”
未来走向:改革呼声高涨
随着舆论发酵,足协内部传出消息称,已考虑在下赛季试点中乙关键场次VAR辅助,并逐步推广基础视频采集,但具体时间表和资金方案仍未明确,部分俱乐部则建议引入“有限VAR”,即仅对点球和进球判罚进行复核,以平衡成本与公平。
对于赣州瑞狮而言,本赛季冲甲目标因多次争议判罚蒙上阴影,俱乐部表示将继续通过合法渠道争取权益,同时呼吁建立更透明的裁判评议公示制度。“我们不仅要一个结果,更要推动改变,”李明强调,“否则今天的瑞狮,可能就是明天的任何一支中乙球队。”
这场由一粒点球引发的争议,或许将成为倒逼中国低级别联赛技术改革的关键契机,但能否真正从评议走向行动,仍考验着管理者的决心与智慧。
发布评论